有限预算,无限探索:穷游在美国之行前准备

From now on I shall describe the cities and you will tell me if they exist as I have conceived them. -<Invisible Cities>

好大的美国!

前言

美国这个国家幅员辽阔,地貌丰富,无论你喜欢看山看水、逛城市还是体验不同文化,总能找到心仪的地方。从震撼人心的国家公园到灯火辉煌的大都市,每个选择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但!辽阔的地理空间也成了旅行者的一大挑战:即使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将近8年,且属于那种"见缝插针也要出去玩"的类型,至今还只探索了美国的一小部分(除非你真的很有钱又很有空lol)

作为一个绝对的自然景观爱好者,我最初的美国探索主要都围绕拉斯维加斯,夏威夷或者阿拉斯加这些可以体验原始风光的地方。但是工作以后时间越来越紧张,我的旅行策略也不得不随之调整。现在更多是利用3-4天的时间进行频繁的短途旅行,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更多的城市游: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特区,以及一些特色文化体验:比如新奥尔良和奥兰多。

请提前规划!

“要不要提前预订啊?害,不着急,到时候再说呗!”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作为一个有重度拖延症且为此花过无数冤枉钱的人,我必须非常严肃地告诉你:提!前!订!

虽然美国没有中国那种举国同时出行的"黄金周"热潮,但在法定假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学生假期或某些特定地区的旅游旺季,游客还是会突然增多,住宿难找且出行价格飙升的。想要既玩得尽兴又不伤钱包?提前规划是唯一解。如果能提前2-3个月买机票定酒店的话,不仅能给我们能更多选择的余地,还能省下一大笔钱~(这笔钱可以用来吃更多美食或买更多纪念品啊!Why not?)

Solo Trip?我热爱自由与孤独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一个人出游vs和朋友结伴的比例大约是3:7。说实话我超级喜欢一个人旅行,胆子大又不怕危险(我曾经一个人去非洲,在古巴随便坐上当地人的摩托车去海边…)但不得不承认相比欧洲和东南亚,美国对独行侠实在是不怎么友好…

这种"不友好"主要体现在:

  • 美国很大,距离动辄几百上千公里
  • 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外,公共交通系统普遍不发达(没有车简直寸步难行)
  • 背包客文化和配套设施(比如青旅)相对匮乏
  • 住宿和交通成本对单人旅行者来说压力还是很大

尽管有这些现实障碍,但如果我们无需考虑经济成本、安全问题和社交需求,solo trip绝对是最好最完美的体验!它给予我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是团队旅行完!全!无法相比的———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喜好安排每一天,想睡到几点睡到几点,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在什么地方呆多久就呆多久,不用考虑别人是否同意,不用迁就任何人。

独自面对陌生环境也是一个强大的自我发现过程。当没有同伴做"社交缓冲"时,我发现自己更容易主动与当地环境和人群互动,建立更直接更深入的连接。这种全身心的文化沉浸不仅创造了更真实和深刻的旅行记忆,还能锻炼我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被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占据的时代,真正的独处时光简直是珍贵的奢侈品!没有社交压力,没有他人期望,可以完全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种难得的"完全与自己独处"的体验有时候比看到任何风景都更加宝贵。

Group travel?你需要妥协与平衡

虽然内心深处我是个很独立和需要个人空间的人,但在和朋友们一起旅行时我也可以变成适应力很强的团队成员哈哈哈。如果同行的人不擅长规划,我可以主动承担所有规划的工作,但如果有很强势且规划能力拉满的朋友的话,我也能愉快地转为"查漏补缺+情绪支持"的角色。我对团队旅行的核心理解就是——不要过度自我,但也别一味委屈自己的必要需求。当然还有一条铁律:A钱一定要爽快!!!财务纠纷绝对是头号友谊杀手锏

成功的团队旅行建立在有效沟通和共同期望上。消费观念、活动偏好和旅行节奏的匹配度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这些问题最好在出发前就坦诚讨论并达成共识。我对网络上流行的"摇搭子"式的陌生人组队持谨慎态度,因为这种方式很容易产生期望不符的摩擦,甚至带来安全问题。对我来说宁可多花点钱自己玩也不想和完全陌生的人在本该愉快的旅途中被强行捆绑在一起。毕竟旅行的意义在于享受和放松而不是制造新的压力源。

行囊越小,世界越大:看我用背包装下“整个世界”

轻量旅行进化史

我的旅行装备经历过一场彻底的革命——从最初去哪儿都拖着笨重的28寸大箱子(里面通常装着至少一半旅行全程都不会用到一次的东西😓),到如今每次用一个背包解决五天行程的极简主义者,我的改变是以下几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实际成本考量:随着我越来越多地选择乘坐廉航(说你们呢Spirit和Frontier..)发现托运行李的费用常常是机票本身价格的一半,于是精简行李不再只是一种选择,而是省钱必须,aka岛的穷游法则第一准则;

其次是对时间和便利性的重新认识:能省掉所有排队托运和等待托运行李的时间简直太爽啦。作为永远踩点到机场的人,每次看着蜿蜒的托运队伍都想当场去世,更不用说落地后在行李转盘前苦等半小时结果发现自己箱子被送错航班的绝望了。还有在拥挤地铁里推着大沉箱子穿行的痛苦经历,真的再也不想体验一次;

但最关键的转变绝对是心态上的蜕变:感觉女权主义让我成功"脱美役"(摆脱了在社交媒体上晒照片的执念),这种思想解放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旅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当我不再被"女生出门必须每天不同造型"的刻板印象束缚,不再为每个景点准备不同的"出片"服装,不再背着化妆包和一堆装饰品,我震惊地发现:原来必需品这么少!原来我可以穿同一套衣服玩完整个旅程而世界不会毁灭!

轻装上阵带来的不只是少拖一个大箱子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解放。背着轻盈的包,我能随时钻进小巷子探险、临时决定换个住处、随性地在街头多坐一会、搭上即将发车的公交…我想就是轻量旅行的奇妙之处吧,当我们过滤掉不必要的物品,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更丰富的体验。用物理负重换取心灵负重的减轻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下面我将分享如何实践轻量旅行的具体方法:

轻量旅行实战分享

我的轻量旅行灵感其实完全是从徒步中获得的。在hiking过程中每一克重量都能被明显感知,这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不把同样的原则应用到常规旅行中呢?于是我开始把户外徒步"轻装上阵"理念搬到日常旅行中,寻找能替代传统厚重旅行装备的轻量化选择。

核心原则

减少一次性用品是我的首要原则。环保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我了解在旅游过程中使用一次性内衣、床单、枕巾是多么的方便,但爱护地球更重要。其实晚上花五分钟手洗内衣内裤真的不会毁了你的旅行体验,尤其是当你意识到这个小小习惯有减少污染以后。除了环保我的第二条原则就是:轻!轻!轻!

背包选择

在背包选择上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徒步包,理由如下:

  1. 人体工学设计:徒步包的肩带和腰带设计能更好地分散重量,即使长时间背负也不会过度疲劳
  2. 耐用性:徒步包通常具有超强的磨损性和环境适应性(毕竟城市旅游再怎么折腾也不会比户外徒步的环境更恶劣吧)
  3. 容量优化:徒步包虽然体积看起来不大,但内部空间其实容量惊人

考虑到美国境内廉价航空对随身行李的严格限制,在选购背包时最好直接参考航空公司的尺寸要求

我目前在背的是Osprey的Daylite plus,亲测可以小鹰可以鼓鼓的通过美国境内所有廉航的尺寸检查

如果你懒得自己做攻略,可以点击这里购买它,REI无返利链接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做进一步研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款式~

轻量替代品清单

接下来来分享这些让我旅行质量飞跃的轻量替代品~

这些物品90%都是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海运从国内转运过来的(购买渠道:拼多多、1688和淘宝,性价比高到让人落泪);

剩下10%是REI或者其他不同的网站购入(包括但不限于Amazon/Walmart等等)

推荐纯属个人爱用,链接无任何返利可以放心点击噢!

1.折叠衣架:既然决定手洗内衣内裤,总得有地方把衣服晾起来吧lol。每次旅游带一个就够了,我最开始购买的是塑料材质的,后来换成了布艺材质有几个夹子的。

  • 搜索关键词【布 折叠衣架】

    2.速干毛巾:这是我最必不可少的旅行伙伴了!用了几十次依然干得飞快,洗衣机烘干机随便折腾都没问题。Sea to Summit速干浴巾,我真的要强烈安利Sea to Summit这个做轻量户外装备的品牌,除了贵点没别的缺点。除了Sea to Summit的这款大速干浴巾,我也在拼多多买了个5块钱的速干小毛巾专门擦脸(小到折叠起来跟我拳头差不多大,但布料确实有点粗糙)就不推荐了!

  • 搜索关键词【速干毛巾/浴巾】

    3.充气颈枕:无论是长途飞行还是短途飞行,经济舱的座椅都不会对我们的脖子友善到哪去。为了哪怕能更好一点的飞行体验,一个颈枕有时候真的能救命。传统布艺颈枕虽然舒服但体积太大,挂在背包上也容易丢,所以我换成了充气款。按压充气超级方便,全部放气后折起放进在背包几乎不占空间,但使用时却能给脖子提供非常必要的支撑。

  • 搜索关键词【充气颈枕】

    4.折叠水杯:Tbh我其实也是个被消费主义和时尚潮流冲昏头脑买了好几个Stanley水杯的人,但我真的要狠狠吐槽一下Stanley——除了宣传的出色保温功能外简直一无是处!太重了不说,吸管款只要稍微倾斜就会漏水,导致我无论去哪都不愿意带上它。但是替换成折叠水杯以后,我去哪儿都会带着我的折叠水杯:首先它折叠起来小得不可思议,可以轻松塞进随身背包;其次在美国这种到处都有饮水机提供凉水的国家,我完全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保温功能。

    目前我主要在使用两款折叠水杯,一款是在Tjmaxx买的。同款链接。它的优点是颜色好看,瓶身是硅胶材质,软但有支撑力,不容易洒水,还带个小锁扣可以挂在背包上超方便。另一款是pdd买的,折叠后体积只有前者的一半大小,唯一缺点是材质偏软,有时会不小心挤出一点水来。但考虑到它的体积和价格,这点小缺陷我完全可以接受。

  • 搜索关键词【折叠水杯(pdd最便宜的那款就是了)】

    5.折叠拖鞋:我旅行必备的神器中的神器!请大家一定要拥有好么!虽然很多国内平台的商品标题写着"一次性",但它们的质量和耐用度完全超出预期,我的已经用了十几次旅行依然完好如初。这种拖鞋折叠后非常薄(大概2-3cm?),进背包侧袋完全不会感到有额外负担,但打开后却能立刻变身成正常的全尺寸拖鞋。在酒店穿着既舒适又卫生,国内的有些款式超级可爱。

  • 搜索关键词【折叠拖鞋】

    6.超轻便携雨伞:迷你折叠雨伞绝对是背包中的必备品(尤其是当旅行偶遇下雨天的意外发生时)。这种超轻雨伞在TJMaxx或pdd都能买到(如果时间充裕从国内转运肯定是最划算的选择;但TJMaxx的超轻雨伞款式也非常可爱,价格相当合理)。我是在Tjmaxx买的是蓝色小狗mini雨伞。网上搜不到link,不过雨伞一般就在行李箱区域附近,可以去翻翻看~

  • 搜索关键词【mini umbrella】

    7.分装瓶或者多功能洗漱产品:为了减少液体洗护产品的体积和重量,我目前在使用的是分装瓶,购入于pdd,瓶身可以贴标签分辨很方便。当然购买多合一的洗护产品也是很好的选择,但因为家里囤着Costco的超大瓶洗护产品,我选择了使用分装而非再购买新产品(省钱原则!)。虽然大多数酒店都提供基本洗护用品,但有时使用自己熟悉的产品会让旅行体验更舒适,这一点因个人偏好而异啦~。ps选择分装的时候我个人更偏爱旋转盖而非挤压式分装瓶,因为后者容易在背包里意外漏液。

  • 搜索关键词【旅行分装瓶】

    8.小尺寸万能充电器/多合一充电器:在当今电子产品丰富多样的时代,为手机、Kindle、笔记本电脑、相机、无线耳机和智能手表各自携带不同充电器和充电线简直是噩梦,多功能充电器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配备USB-A、USB-C接口和快充功能,一个设备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电子用品的充电需求。目前我在用的是类似这款的三合一充电桩,和Anker的类似这款的多口充电器

  • 搜索关键词【multiple charger】

    9.悬挂式洗漱包/干湿分离收纳袋:洗澡的时候可以悬挂在酒店浴室门背或浴帘杆上方便取用,内部的网格袋可以分区放各种小东西,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湿物品弄湿背包中的其他物品。

    10.微型急救包/医疗包:安全永远是旅行的首要考虑。我的急救包会放创可贴、消毒湿巾、拉肚子药、抗过敏药和女性卫生用品。

    11.攀岩安全锁/登山扣:这个要感谢欧洲留子的倾情安利,不但可以防盗,平时还能挂在背包的不同位置充当一个扩展背包外部大小的挂钩。

  • 搜索关键词【攀岩安全锁/登山扣】

    12.此外还有一些我买了,但你不一定需要的东西,分享在这里提供一些小灵感:

  • 折叠扇子(夏天真的很需要...!挂脖风扇我狠狠diss,又沉吹风效果又差)
  • 折叠墨镜(我在pdd买了俩十块钱的墨镜,但是朋友告诉我这种墨镜材质对眼睛很不好,至今没敢带)
  • 便携雨衣(不推荐!基本就是一次性的质量,穿上以后闷热不说,遮雨效果也很差不如直接使用雨伞)
  • 折叠遮阳帽(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买的名创优品合作的ohsunny,卷起来小小的一个,用了很久)
  • Sony wh-1000xm3(xm3可以折叠!所以选了这个型号,但其实折叠了也蛮大的lol,但是的确可以有效隔绝机舱噪音)
  •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 岛的星球已稳定运转了 0 个地球日
    🌠 已有34.6k宇宙电波以汉字形式被发射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