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3年我去Namibia的回忆记录,拖了两年才写qoq。虽然但是,还是觉得这是一段值得被好好记录下来的经历。照片会慢慢加进来的!不知道要多久写完(这次一定不鸽),谢谢阅读!
以及很重要的一个补充:下文手记中提到的南非指的是非洲南部。而不是 南非共和国(South Africa)。我的目的地是 纳米比亚(Namibia) ,一个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国家,跟南非接壤,但不是南非哦!
我与我的拉锯战
2019年疫情刚爆发时,在美国的我偶然在YouTube上刷到了RedisPolly的vlog。屏幕里背着大包小包的红发女生独自走过许多地方,自由而坚定;而屏幕外的我呢,按部就班地经历着毕业回国、gap year、再回美国读书、毕业、开始工作,我成了无数普通人缩影中的小小一个。
工作间隙,我时常在短视频里看到被记录的山川湖海和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于是我忍不住开始审视自己:义无反顾加入了这场固化的、日复一日的、可预见的循环,这是我想要的吗?说不出的烦闷感让我觉得窒息。
新鲜的体验、未知的期待、无穷无尽的变化,这些才该是让人感觉活着的养分,我却离它们越来越远。
但认清渴望是一回事,付诸行动是另一回事。我清楚自己的庸俗和怯懦:总想着在追逐什么之前先给未来赚够保障;想抛下一切去更远的地方却又舍不得扔开已有的安稳。我离真正洒脱永远差一点勇气。
更要命的是,从前的我为了消除孤独感、获得陪伴和安全感,总习惯性地讨好和退让,竟然忘了一个人也可以做很多事。当我羡慕别人活得自由随性时,没意识到我同样拥有选择这样生活的权力,而且这份权力从来都牢牢握在我自己手中。
既然不敢彻底推倒重来,那就从小小的"逃跑"开始吧。
世界在我脚下
一个人旅行,对我来说是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不用迁就他人的节奏,想停就停,想走就走,体验单纯、自在、随性的状态,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的影响和束缚。第一步,扔掉"必须有人陪、必须成双成对"的想法。然后呢?然后就可以出发了。
在回归一个人的状态以后,我才发现我正拥有整个世界。
我的To Go list里安静地躺着上百个地名,每一个未曾踏足的地方,每一种未曾体验的生活,每一个与我不同的人,都让我充满好奇。旅行对我来说,就像一张“生活在别处”的体验卡。虽然短短几天或几周的体验远不足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但哪怕只是撕开最外层的表象,获得一些独属于自己的感受碎片,也已经非常珍贵了。
而我恰好是个想到什么就去做的人。于是在Namibia这个名字跳进脑海的那一刻,我立刻就做出了决定,就去Namibia!
其实南极更先跳进我的脑海,但查了时间和预算后,本贫穷上班族果断选择了遗忘。
Namibia,想象与真实之间
我对非洲的最初印象来自文学:库切在《耻》里描绘的隐秘而炙热的南非,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书写的荒凉高远的东非,柏瑞尔·马卡姆在《夜航西飞》里独自飞跃的辽阔沉静的肯尼亚,还有三毛一遍遍回去的干燥、布满黄沙的西非《撒哈拉》。
文学作品里的非洲总是神秘、原始、危险,充斥着种族隔离与社会矛盾。但这些终究是别人的视角。我们没办法完全脱离他人的描述去凭空想象一群人、一个国家、一片土地,一种文化。我必须亲自去感受这片土地,理解它的复杂与真实。
我也渴望找到答案:这片孕育了人类文明、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大陆,为什么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总被贴上贫穷与混乱的标签?为什么这个由五十多个国家、无数语言与文化构成的多元大陆,会在其他的文化语境里总被简化为单一且负面的刻板印象?
另外,我选择做志愿者而不是参加商业化safari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关心动物的生命。我想真正走进动物的世界,而不是远远地追逐和观望。我想亲自参与动物的日常照料,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也许为这片土地贡献一些微薄之力。
我渴望的是参与者的体验,而非旁观者的猎奇。
行前准备
虽然我厌恶程序化做事、讨厌填表格、不喜欢制定周密计划,但要在人类社会生存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任何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背后都需要大量准备工作。
要去Namibia做志愿者,我们需要做这几件事:
1.联系Wildlife Foundation
在Namibia有两家Wildlife Foundation噢,我联系的是Harnas Wildlife Foundation,另一家是N/a’an ku sê Wildlife Foundation。可以选择只在一个基地或者同时在两个基地都体验志愿者服务。
区别就是N/a’an ku sê有Walk with Cheetah,甚至还可以摸的活动(但现在已经无了!!!)且离机场和市区更近,所以周末有坐大巴去市区购物的机会;而Harnas基地的位置更偏僻(离N/a’an ku sê要开不到两个小时的距离)。

Wildlife Foundation的联系方式可以直接在Harnas官网和N/a’an ku sê官网上找到,不需要找中介帮忙,自己来做完全没问题的。我当时是通过邮件直接联系Foundation的,由于美国和纳米比亚有6-7小时时差,每封邮件往来基本都需要等一天左右,所以要保持耐心哦!
确认志愿服务时间并填写所有表格后就可以等待Foundation发送官方邀请函了,这份邀请函是申请纳米比亚签证的必备材料。

然后确定志愿时长并且缴纳费用,仅供参考2023年的价格如下:


2.办理Namibia签证
在美国申请纳米比亚签证是通过邮寄方式办理的。考虑到美国邮政的"佛系"速度,建议从发出第一封邮件到机场出发至少预留一个月时间噢!
需要的材料清单如下~
- 有效期至少6个月、且有至少3页空白页的护照一本
- 签证申请表
- 彩色护照规格照片两张
- 往返机票行程单
- 住宿证明
- 美国居住地址的合法身份证明
- 旅行保险
- 最近6个月的银行流水
- 官方邀请函
- 签证费
- 疫苗接种证明。虽然入境纳米比亚其实不强制要求打黄热病疫苗,但我还是去扎了一针。因为疫苗有效期长达十年,之后去南美就不需要再打了。此外还有一些接种疫苗建议可以看这里(具体信息必须要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你也感兴趣去纳米比亚旅行或做志愿者,可以点击查看纳米比亚驻美国大使馆官网获取更详细的签证信息和申请要求。
3.买机票
从美国到Namiba,经欧洲转机是最常见的路线。我满心欢喜地订了十月某个周日抵达温得和克的机票,美滋滋地开始准备各种物资。坐在出租车去机场的路上,我甚至在幻想德国转机时大啃德国香肠和疯狂买纪念品的美好画面了。然而,意外总爱突然敲门。
生活一波三折,好便宜!

办理值机时,汉莎航空工作人员对着电脑敲击了半天然后冷冷地告诉我:因为要在德国转机两次,必须持有申根签证。而我……完全没有。申根签证的申请周期长得绝望,即使立刻申请,估计也要到志愿结束时才能拿到。我站在柜台前几乎要哭出来。
但是!深呼吸以后,我掐了掐虎口强迫自己冷静,立刻开始寻找能最快出发且可以绕开欧洲大陆的航线,同时打电话给航空公司协商,尽量挽回废掉的机票损失(快两千美元一张的机票啊!我心碎)
经过一番折腾,我终于订到了延后出发的机票。虽然总算能顺利飞往Namibia,但随之而来的是三个新问题:我错过了每周一的基地接送班车;我赶不上预订的沙漠Airbnb,需要在过度期临时找住处,以及要面对一次63小时的超长飞行。

尽管如此,当我终于坐在登机口前,几小时前的焦虑和苦恼早被期待淹没了。我开心得幻想着即将开始的美好冒险。没错,P人的旅行总是阴晴不定、充满意外,但也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Namiba,我来了!
飞机上的碎碎念
摘录于我的备忘录
在飞向第一站中转的路上,我以为睡一觉醒来就能抵达目的地,结果睁开眼却发现飞机还在滑行,根本没有起飞。
体验一种时间认知混乱的失序感,在逼仄的机舱、幽暗的光亮、浑浊的空气和耳畔嘈杂的飞机轰鸣声里。
究竟要到旅行的大概哪一个阶段才开始真正体会脚踏实地的真实,扔掉悬着的心、不切实际的期待,或许还有一丝迷茫和虚无感的呢我不晓得。但在飞行的此刻,我却很清晰地体会到了双脚离开土地,穿越在云层间所产生地无法抑制的混杂着失控、恐惧、紧张和兴奋的快感。
从前我把这种情绪称作自由,但突然我想定义它是无法控制地觉得自己渺小,在抬头就能看到的一排排蓝色、红色和黄色的稳定发光的按钮和我有些散光的眼睛里映射出的发散的光晕里产生的情绪。
我想,我其实懂得人生是不能被真正掌控的自由,可仍会在一些俯视着舷窗下面的万家灯火的瞬间有想掉眼泪的冲动。
昨天看wish说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但是真的能挣脱地心引力飞起来的却没有几个)。
我一边贪恋着没有任何束缚飞在天空上的感觉,一边忍不住不停地想着,没办法,人终究还是要跟着像鸟的形状一样的铁块慢慢再降落的。而这一路上除了渴求平稳和安全,好像也别无所求了。
至于在终点会看到什么,有会飞的错觉的时刻里好像真的从没去想过。
在候机室椅子上度过的一晚
在抵达Namibia之前,新机票先把我带到了非洲南部的另一个城市,南非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办理入境手续又快又顺利。但是因为没有南非签证,我不能离开航站楼,而航班又是夜里到达,于是我只能在转机大厅里度过漫长的一晚😭。
候机室很小,值机柜台大概只有六七八个,墙上有一个充电面板有四五个插口可以充电。有人把手机就大刺刺地放在地上充电,虽然我没敢不在自己手机旁边儿看着但也许并没有那么不安全?在转机柜台前摆放着几个硬邦邦的长椅,就是我当晚的床了。不过我(竟然!)并不是唯一的夜宿者,还有五位陌生人安静地陪我一起熬过了无聊又煎熬的一夜。

熬到第二天一早柜台开始办理值机和托运,我排在第一个办理好了值机,安检以后终于进入了Johannesburg机场的航站楼。航站楼有两层,非常多餐厅、休息室、纪念品商店、品牌专卖店、免税店,入口矗立着Nelson Mandela/纳尔逊·曼德拉的雕像,装潢非常非洲风情,空间比转机大厅大几十倍!(感觉规模和夏洛特的机场差不多大了,但是比夏洛特机场好逛太多————)果然是南非的大城市啊(后来查了查好像这个机场是南非最大、最繁忙的机场,嘿嘿因祸得福赚到了!)我花了大概20块买了一次性休息室的通行票,进去吃了早餐、爽洗了个澡,然后就一头扎入了两边的商店进行一个买买买的大动作,还喝了非洲当地的饮料。


一个小知识:OR Tambo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 JNB, ICAO: FAOR)是以非洲人国民大会前主席、反种族隔离运动领袖奥利弗·坦博的名字命名的。
以及一个小插曲:我在上卫生间的时候遇到清洁人员直接向我伸手要钱/(ㄒoㄒ)/